德信体育(DEXIN SPORTS)官方平台[永久网址:hash.cyou]德信集团旗下的产品包括德信体育、德信娱乐、德信电子、德信电竟以及德信德州扑克,体育竞猜服务,涵盖足球、篮球、电竞等赛事。满足各类玩家的需求。德信体育提供24小时无间断客服,确保用户享受最佳的在线娱乐体验,欢迎您前来注册体验.
德信,德信体育,德信官方网站,德信体育官网注册,德信体育官网链接,德信体育app下载,德信体育官网,德信体育注册,德信体育网址,德信体育入口,德信体育靠谱吗,德信体育注册链接,德信官网,德信体育平台
下肢残疾的他,用拄拐的身影为家乡残疾人铺就就业之路,诠释着“助人者自助,渡人者渡己”的温暖线年,他毅然放弃在义乌的成功事业,回家乡创办“共富工坊”,为残疾人提供手工皮带加工岗位。面对供应商的质疑和创业初期的重重困难,他拄拐奔波于义乌与水头,凌晨4点赶材料、深夜送半成品,用布满血丝的双眼坚守创业梦想。他精心设计适合残疾人的皮带手工工艺。2024年,工坊年加工皮带34万条,残障员工月收入最高达2000元,60余名残疾人实现了从“社会救助对象”变为“自食其力劳动者”。他联合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,定期开展技能培训,手把手教残疾人掌握技术,甚至自掏腰包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交通补贴。“只要还有残疾人需要工作,我就会一直做下去。”让更多残疾人通过劳动赢得尊严,就是他的心愿。
在商海拼搏的同时,他始终心怀大爱,积极投身公益事业。在安徽亳州经商期间,他不仅凭借诚信经营被评为亳州市十大诚信优秀商户,还慷慨资助寒门学子,助力他们完成学业。他牵头组建爱知乐助学团队,将温暖传递给孤寡老人、寒门学子和困难残疾人家庭。多年来,他持续深耕社区工作,关心民众、积极作为。尽管工作繁忙,他仍经常抽空参与平阳、苍南各地慈善爱心公益组织的慰问活动,为环卫工人、敬老院老人、残疾人和贫困人群等送去温暖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。
他是温州现代骨科奠基人之一,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诠释“大医精诚”的真谛,更以赤子之心反哺故土,书写了一段医者仁心与乡愁眷恋的动人篇章。他在职骨科医师40多年,治愈了无数病患,培养了众多骨科骨干。对家乡的热爱,更是他一生的牵挂。从医期间,只要有村民到他工作的医院看病,他都亲自帮助解决。每逢回家乡,他的老宅院总被慕名而来的患者围得水泄不通,无需预约,不分贫富,他耐心细致地免费看诊,尤其是骨科方面的疾病,更是亲力亲为。他多次慷慨解囊,助力家乡发展,参与鳌江高垟村文化礼堂、八仙怡心廊等工程捐赠。2024年,已届耄耋之年的他再次捐资二十多万元,为家乡修建“新河亭”。飞檐斗拱间,既凝结着一位游子对故土的深情,又见证了他助人为乐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。
这位平凡的老人,用二十年的时光,把一座荒山变成一个景观公园。1995年退休后,他没有选择安享晚年,而是把目光投向龙坑山:要让荒山变成乡亲们散步、休憩的好去处。“自己带头,别人才信得过。”他省下钱凑成两万元,成了康乐景区建设的第一笔启动资金。为了筹钱,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成了“大忙人”,发动群众,八方奔走,努力争取政府、企业和地方能人的支持,最终筹集到一千余万元。景区建设那些年,他不顾年迈,每天至少上山两趟,不管刮风下雨都到现场督导。从龙坑山至鹿角坑山、外岙稻桶城,于山间谷地开辟18个活动场所,建造12座凉亭、65条休闲长廊、12条石板岭道、12个水池,修扩建15000米游步道、种植12000棵树,这是他向社会提交的一份满意答卷。有人劝他:“林老,您图啥?”他总是笑答:“图大家有个好去处,图子孙后代能多片绿。”
出生于平阳偏远山村的他,情系乡村父老,用一把剪刀、一腔赤诚,为乡亲们“剪”去烦恼、“理”出舒心。2022年至2025年间,他率领工作室团队赴20多个社区、村开展了近100场“上门义剪”服务,为老人和残障人员免费理发1500余人次。三年来,他的行程超过 6000 公里,用坏好几把电推剪,从没收过群众一分钱,还会备些粮面油送给生活困难的老人。每次义剪,他提前对接,逐户摸排,建立“需求清单”,规划路线,确保“一个不落”,义剪后做好标注,以便更好地服务。利用工作室平台,他开设“乡村义剪”公益课,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,手把手教村里年轻人剪发技巧。让更多有爱心的人加入“流动美发队”。面对乡亲们的赞誉,他总是腼腆一笑:“我只是把小时候乡亲们给我的那碗热粥,还给大家。”
在担任十五年的村主任职务期间,他以“脚踩黄土地,心牵百姓情”的实干精神赢得了村民敬重。退休卸下村主任担子后,他用一桩桩暖心事成为村民口中的“编外守护者”。他牵头组建村志愿服务队,每月上门照料孤寡老人,自费购置血压仪为老人测量血压,逢年过节为困难家庭送物资,实现空巢老人关怀全覆盖。他是振兴路上的“银发先锋”,四好农村路建设中,他耐心劝说农户;人居环境整治时,带头拆棚并发起“每周一捡”环保行动,带动村民积极参与。作为村两委顾问,笔记本上的“金点子”促成多个项目落地,助力解决共富项目推进难题。他是邻里和谐的“调解金钥匙”,用“倾听—共情—析理—联动”四步工作法调解矛盾纠纷100余起。从壮年到花甲,他用行动证明只要心怀热爱,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能绽放出助人为乐的光芒。
黑玄土水上救护慈善义工队成立于2012年,现有队员90人,最大的72岁,最小的30岁,他们来自各行各业,利用业余时间、自身的经验和资源优势,在昆阳后岙水库义务为游泳爱好者保驾护航。每年7月1日至9月1日,每天16时至19时,队员们坚守在昆阳后岙水库,通过定点值守、巡逻、喊话劝导、发放安全防护设备等形式,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。十四年来,救护队排除险情不计其数,先后成功救起50余人。救护队执勤期间,为市民筑起“生命防线”,后岙水库的溺水事件逐年减少,且无溺水人员死亡。“看到他们在,就觉得十分安心。”对当地村民和常来游泳的市民来说,救护队的守护让他们深感温暖。救护队事迹多次被省、市、县媒体报道,连续获县“学雷锋先进集体”、县慈善义工优秀组织奖、市优秀义工组织奖等荣誉。
他以公益为炬,让奉献精神照亮前行路,在担任业余救生员期间救起溺水者30余名。自2010年起,他连续十五个暑假参加怀溪杭坑游泳池义务安全巡逻。7月29日9时许,正在杭坑泳池巡视的他,发现有个身穿黑色泳衣的泳者在水面异常漂浮,瞬间感觉不对劲。他立马纵身跳入水中,迅速游向深水区。靠近溺水女子后,他从后方将其托起,确保其口鼻露出水面,奋力将其拖至岸边。上岸后,女子面色青紫,呼吸微弱、脉搏不稳,情况十分危急。他凭借扎实的急救知识,立即跪地实施心肺复苏,并清理其口鼻异物,在持续按压两三分钟后,最终使女子呛咳出水,恢复自主呼吸,经检查并无大碍。他平时积极投身公益与救援组织,开展未成年人落水自救公益课程,指导健身社团活动,组建大众悦跑团,带动周边跑步健身蔚然成风。
7月25日早晨7:55许,周秀荣、黄彩凤夫妇正在经营自家早餐店,发现一位路过店门的女孩步履不稳、状态异常,她见状立即招呼其进店休息。女孩尚未坐下,便突然瘫软,倚靠门框滑倒。她迅速上前搀扶,发现女孩已完全丧失意识,嘴唇及四肢末梢呈现严重青紫(发绀)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,她脑子里想的就是“赶紧救人”,她一边高声呼叫丈夫周秀荣支援,一边立即为女孩进行救助。她小心照看着女孩,尝试掐按女孩腋下、人中穴位进行应急刺激,但女孩仍无反应。闻声赶到的周秀荣当机立断,迅速抱起女孩,以最快速度冲向最近诊所救治。热心的夫妇两人放下自家早餐店,一直在旁陪同,直至女孩父亲到达才安心返回,女孩经医生救治后也平安回家了。周秀荣夫妇俩救人的事件赢得了周边群众的好评,很多人看到他们,都要伸个大拇指,夸赞一句。
6月9日深夜12时许,郑一村一幢老房子着火。在接到应急支援的电话通知后,黄绍龙、彭希纯不约而同地汇合了。时间就是生命,仅仅5分钟,他们就抵达火灾现场。只见一户居民家中不断冒出黑烟,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。他们立即冲进现场,黄绍龙立即切断电源,彭希纯迅速铺设消防水带,通过和一位赶到现场的居委委员默契高效的配合,火势得到了基本控制。约15分钟后,镇消防队抵达并接管,进行专业排烟和余火清理。但他们并未离开,主动协助清理现场,向户主及邻居普及安全用电知识。“多亏你们来得这么及时,反应这么快,处理得这么好!要不然,后果真是不敢想啊……”户主激动地连连道谢,次日,他们又主动联合电工,对郑一、郑二两村居民老旧电路展开拉网式排查,督促整改隐患,防范类似事故。
7月19日17时,5名游客被暴涨的海浪困于西湾金沙滩的孤礁上。接到警讯后,陈钦培和4名队员立即赶往现场。当时游客所在的仅10来平方米的礁石已被海水淹没大半,更严峻的是,水文监测显示潮位仍急速上涨。这是一场与风浪的生死竞速,队员们立即分工,一组实施海上突击,另一组在岸边接应。就在冲锋舟贴近礁石的瞬间,一组队员同时抛出救援绳钩,牢牢扣住岩缝,为游客架起一道“海上生命索”。队员们一边用身体抵挡侧涌的浪头,一边为他们绑扎救生衣和防护绳。用绳索将游客与自己紧紧相连。首批3名游客被安全转移至冲锋舟时,一个异常涌浪突然袭来,冲锋舟剧烈倾斜,救援绳瞬间绷直!千钧一发之际,岸边支援组猛拉牵引绳,硬生生将船体拽回平衡。经过持续40分钟的惊险拉锯,最后一名游客终于踏上陆地,身后那片礁石已彻底没入翻腾的潮水。这场教科书级的海上救援,是一帆救援队百次实战淬炼的缩影。正如获救游客含泪所言:“他们踏浪而来的身影,是绝望中最耀眼的光。”
他坚守在武术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的第一线,以传承武术文化和惠及更多群众为己任。他自幼习武,博采众长,自1984年开始就跟随各位名师研学南拳鹤拳、杨式太极拳,陈式太极拳等。多年的勤学苦练使他精通多种武术流派。尤其是在陈氏太极拳、太极剑、春秋大刀等方面有特别造诣,他深耕武术教学多年,坚持义务教学惠及800余人,并积极参与公益展演,推广传统武术文化。他在鳌江第八中学开设武术社团,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武术的兴趣,为平阳县环保局、海事局职工教授武艺,在鳌江公园、九叠河公园等地开展公益教学。作为“春泥e学堂”公益教师,他在社区为青少年教授太极拳,激励未成年人学习武术,传承传统武术文化。为了让更多人爱上武术、受益于武术,年过半百的吕国坚依然以拳脚书写传承,用坚守诠释奉献,在新时代续写着传统武术的华彩篇章。
9月23日15时,公交007B路水头至昆阳班线驾驶员余荣山在完成营运任务后,像往常一样对车厢进行清洁检查。在车厢座椅旁,一个红色塑料袋引起了他的注意,仔细一看里面竟是厚厚的一沓现金。他心里一紧,立刻意识到这是乘客的重要财物。他毫不犹豫,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公司并及时送至昆阳客运站进行妥善保管。经工作人员清点登记,袋内有现金一万九千元。公司迅速启动失物招领程序寻找失主。半小时后,焦急的失主温先生便联系到公司。事后,温先生将一面绣着“拾金不昧好榜样 弘扬社会正能量”的锦旗,郑重地递到余荣山手中,表达诚挚感谢。余荣山朴实地表示: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。乘客遗失财物肯定很着急,换作任何一位同事都会这么做。”近年来,平阳县城乡公交公司累计归还失物价值80余万元。收到锦旗和感谢信120余封,在流动车厢里,一批批像余荣山这样的“身边人”正用点滴善举,织就一张张温暖的城市文明之网。
他二十四年来坚守山区电网运维岗位,以精湛技术保障民生用电,以务实管理提升服务效能。在平凡工作中诠释了电力人的责任担当。他熟练掌握配电设备操作、巡视、维护等全流程技能,年均精准定位线余次,通过快速判断和隔离故障区域,缩短停电时间30%以上。推行精细化管理,建立“一患一档”动态台账,对隐患实行闭环跟踪,实施差异化巡检策略,连续三年降低管辖线路故障率,实现从被动抢修向主动防控转型。针对山区地形优化抢修路径,年均处理突发故障百余次,带领团队高效完成抢修任务,保障电网稳定运行。2019年台风“利奇马”攻坚,他带队连续作战,12小时内恢复主干线供电,确保群众用电需求及时响应。
作为一名老档案人,甘当“敬业守真”的档案守护人是他历久不变的职业底色。二十八年来,他以档案局(馆)为家,兢兢业业、任劳任怨,多次承担并出色完成攻坚任务,所在单位先后通过“国家三级馆”“省一级馆”和各项省级项目的创评、复评、认定。他亲力亲为抓好档案安全,不断规范档案登记备份,构筑了人防、物防、技防“三位一体”的档案安全监管体系。他积极推行惠民便民利民措施,工作日推行“档案查阅无午休制度”,档案查阅窗口被评为县“十大效能示范岗”。 他在全市率先开展“民生档案出馆自助查阅利用和数据共享工作”,实现群众在各乡镇、机关办事窗口即可查阅利用民生档案,有力地助推县政务服务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,受到《中国档案报》“践行‘三个走向’·大家谈”栏目的报道。
他自2006年参加专职消防队以来,始终怀揣着对这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,将队伍当作自己的家一般用心守护。他熟练掌握消防业务理论知识,精通消防灭火救援操作技术,全面落实消防安全监管与应急救援任务,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、实战演练、技能比武,优化队伍应急处置能力。他带领队伍参加全县职专消防技能比武竞赛,多次名列前茅。日常生活中,他是一位爱心人士,多次参与爱心捐赠活动,坚持无偿献血15次,献血量达4000毫升。
她从教十余年,始终秉持“爱心、耐心、细心”的教育理念,以校为家,辛勤耕耘。她在鹤溪小学任教期间,强忍严重妊娠反应,坚守岗位至学生考试结束才前往医院安心休养。面对接手班级时有几名学生语文不及格的情况,她精准施策、倾力辅导,最终实现班级语文及格率100%的逆袭,并创下该校全科合格率历史新高,培养出多名全国及县级作文大赛获奖者,更直接助力学校获评当学年全县发展性评价“优秀”等级。调任昆阳一小后,她创新实践“三心”育人模式,通过个性化辅导和创意教学,提升学生核心素养,促使一名学习困难生期末语文成绩大幅提升二十多分。教学实践之余,她笔耕不辍,累计撰写30余篇教学论文、课题、案例及微调研在市、县获奖,多次承担县级语文公开课及课堂教学评比,荣获一、二等奖。
面对村民长期依赖传统农业、收入微薄的困境,他积极对接省市农科院所,于2023年引进温科糯1号甜糯玉米。为山村引入科技活水。他主导建立“代种”合作模式:免费提供种子,按保底价统一收购。当年带动20余户种植70亩,总产量达10万斤,他主动协调当地镇政府举办首届玉米节,迅速打开市场销路,一周内售罄全部玉米,实现总产值超百万元,参与农户户均增收近万元。2024年,吸引30余户新农户加入种植,带动效益进一步提升,通过技术创新与产销联动,切实将“小玉米”打造成富民“大产业”。他积极推动农旅融合项目,参与规划村内游步道,设计采摘和认养等农事体验项目,挖掘本地特色水果潜力,建立“统一包装、统一销售”模式,打通小农户与市场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带动产业链延伸。在他推动下,凤东村从单一农业走向“玉米主导、果蔬协同、农旅融合”的产业新格局,村集体收入翻番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
他始终坚持以服务居民为核心,不计个人得失,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岗位,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和赞誉。他善于因势利导,因事制宜,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。截至目前,他成功调解社区矛盾纠纷168起,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难题53起,涉及金额258万元,参加平安巡逻458次,累计巡2360多公里,参与安保维稳64起,劝导网逃人员自首2起,找到走失儿童2起。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担任志愿者300多次,志愿服务记录时长高达4000小时,他自掏腰包,用于公益慰问活动累计53680元。他的事迹被镇媒体报道16篇、县级媒体报道8篇、市级媒体报道1篇,学习强国报道1篇,这些数据的背后,是他无数次满怀热忱努力工作、耐心细致默默付出的体现。
他十四年如一日,将对公安事业的赤诚镌刻在每个守护瞬间。他将基层治理的智慧融入每处细节,设计“安全九宫格”、编制“治安要素清单”,创新推出“水头警民通”,及时劝阻多起电信诈骗;冒雨狂奔到群众家里,成功拦截了130万元的诈骗资金;化身主播演绎“骗子话术拆解秀”,推动全镇电诈发案率下降25.5%。他上山入村,辗转各地,最终为认知能力有限、无法说清自己出生地的外来媳妇林某解决了户口问题,使她享受到社会福利保障。他顾不上防护措施,翻越楼顶护栏,站在仅10厘米的斜坡边缘,救回要跳楼的小杨。为调解积怨三年的宅基地纠纷,他七进山村,让邻里重归于好。台风“格美”来临时,他带领同事化身“瓜农”,为阿公阿婆抢收西瓜。养老院的王大爷总念叨:“那个身材魁梧的温警官,上个月还帮忙给我修好了漏雨的屋顶。”这位喝得了“农家水”、坐得了“小板凳”、说得了“方言”的民警,用人间烟火气与群众打成一片,获得群众的信任。
五年来,72岁的陈爱春,用瘦弱的身子扛起照顾99岁的婆婆的重担,这位没读过多少书,说不出大道理的农妇,用最实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“孝老爱亲”。2020年,93岁婆婆摔断腰椎失能,她当即放弃在苍南县城优越的生活条件,回到朝阳山老屋当婆婆的“专职护工”。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先帮婆婆翻身、换尿不湿、擦洗身子,再往厨房跑。婆婆牙全掉了,她得将食物捣碎煮烂,喂婆婆吃一顿得半个钟头,自己经常吃冷饭。夜里还要应对婆婆作息颠倒,频繁起身陪护、抱其如厕,每次抱完她都累得靠在墙上喘半天,一晚上折腾几次更是常事。但她从没说过一句怨言。为了让婆婆吃新鲜青菜,她忍膝痛拄竹杖,到300米的陡坡屋后种菜拔菜。做饭时不小心摔断了右手尺骨,挂念着婆婆的她,打完石膏当天便回来了。右手吊着重绷带,她就练左手做饭,喂饭时左手拿勺不稳,就用右腕当支撑,再慢慢喂婆婆。由于没时间做康复,一下雨手腕就疼。年老的婆婆好多人和事都记不清,却只认得她“我媳妇,春”,让她觉得再累也值。
她是一位平凡而坚韧的女性,用十二年如一日的坚守,诠释了“妻子”的内涵。居住在海西山村的罗阿孙夫妇,靠着种地零工,养育了两女一儿,虽然辛苦但一家人过得平静知足。2013年,丈夫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从此成了植物人,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,她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,而是以她柔弱的肩膀,毅然扛起了家庭的重担。她对丈夫的照顾无微不至。由于丈夫失去了咀嚼和吞咽能力,她每餐都要将食物打碎,慢慢喂食。为了防止丈夫的肢体萎缩,每天为丈夫做全身按摩,从腿部到手臂,再到翻身敲打背部。每晚她都要起身,给丈夫翻身、接大小便、擦洗。在她的精心照料下,丈夫始终保持干干净净。靠着低保等补助,她节衣缩食,起早贪黑耕田犁地补贴家用,维系着这个充满爱的家庭。她的付出和奉献,赢得了邻里的尊敬和赞誉。
Copyright © 2018-2025 德信体育- 德信体育官方网站- 德信体育APP下载 DEXIN SPORTS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: